close

一直以來,我深信著運動最補的道理,也一直期許和告誡自己要不忘做運動。

適當的運動不僅能夠維持生理機能、強健體魄,甚至也能夠有治療、恢復身體健康的功效。

而重點,就是適當兩個字。

而什麼又是適當的運動?

 

有人說跑步最好,但也有人跑到雙腿肌肉纖維化;

有人說太極拳最好,可也有人練到膝蓋受傷;

有人說瑜珈最好,不過也有人做得肌肉拉傷、骨骼錯位;

究竟什麼運動最好?真的沒有絕對。

就像我在什麼方法最適合文中說的:只有自己知道。

 

我大學的時候學太極拳,一個學長說了一句話非常棒。

他說:「學太極拳,要找一位明師。這個明不是有名的名,而是明白的明。」

 

在業界,有個專有名詞叫做SOP,也就是標準作業流程(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)。

有了這個,即使是個新手,只要照著流程所指示的,一步一步執行,也能夠完成任務。

學習有SOP,簡單說,就是教材、課本。

教學也有SOP,一個自己不懂的人,只要手上有一套教師手冊、作業流程,不怯場,上了台也能夠教的有模有樣的。

的確,SOP有它存在的必要性,但它同時也限制了所有的自由度。

當情況略有改變之時,這個只懂得SOP的人難免就會手忙腳亂、不知所措。修養不好的人甚至還會惱羞成怒。

 

學習一樣技能,老師的確很重要。

一個通徹理解的老師,不僅能夠完整地教導學生該遵守的SOP,更能夠看到每個學生在學習路上所欠缺的特質與能力,適度引導其快樂順利的學習。

也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

只可惜,這樣的老師數量並不多。

本身做得好的人,並不見得就教得好;更何況,

師,也不見得是明”師

而學長當初所謂的明師,指得便是自己心中的明白

 

我自己的身體也有些問題;

小時候有段時間還因為過敏常跑醫院,打針都快跟吃飯一樣頻繁了。

也許也因為這樣,心底對醫院跟打針多少都有一點排斥感。

即便身體不算健壯,運動神經卻諷刺地不算太差,腦袋不算太笨,所以做起運動來倒也有個三分樣。

 

脫離學生時代後,運動時間驟然縮減;大概年紀也有些影響,身體開始有點症狀出現。

但我還是相信運動最補,希望以運動來找回身體的健康。

 

有本書,藥你生病,用了句頗聳動、倒也深得我心的宣傳語。

「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改善全民健康,那麼投資在昂貴藥物上的龐大費用,還不如用來宣導戒煙、多運動、改善飲食。」

 

我常想,如果當初自己沒練太極拳,現在的我搞不好在醫院裡。

而礒(一Ú)谷療法,則是我這兩年新接觸的玩意;

兩者對於我生理和心理上健康都有些助益。

雖然我的身體仍有些狀況,但我還是相信假以時日,絕對得以改善。

只要我持續地做適當的運動。

 

久病成良醫

這些心得是我和自己身體相處過後的產品,

沒有對錯,只是分享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ongyuan 的頭像
    jeongyuan

    蝴蝶效應跟因果

    jeong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